做财富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说有一种病能够让男人体验到女人生产时的疼痛,那就是肾结石。加上这两天的这次,已是我人生第二次多么痛的领悟了。真的很疼。病痛期间,我却正好出差,为国内一个顶级券商的干部培训班授课,讲科技金融的实践案例。原本两个半小时的研究PPT,被我讲出快三个半小时。因为这颗小作4.5毫米的碳酸钙,直接将我的语速降低了30%。疼痛,即使从病理上并不严重,但却影响着人身体的一切机能发挥,尤其大脑。
肾结石的另一个特点,是发病几乎没有任何征兆,但一旦发病,基本没有什么药可立竿见影的治疗。民间传说的多喝水、多喝泡金钱草的水、使劲儿跳绳、甚或倒立,负责任的讲,我都试过,却没有一个可以缓解痛苦,反倒可能加剧疼痛感。医生见到肾结石的急诊病人,成惯例地开出2针杜冷丁、数颗止疼片。病人大抵并不知道,杜冷丁就给打两针,打多了貌似犯法。而那个止疼片呢?会导致严重的便秘,我是说严重的。
那天凌晨,我趴在急诊医生大桌子对面的圆凳上抽搐,医生淡定地给我写开药的单子:“给你开三天输液的针水和一盒止疼片,自己排石。”我问到,止疼片一盒有多少颗,不能多吃吗,能多开一些?他的回答特别有哲理:“止疼片只有10颗,但每天只能吃不超过3颗。如果止疼片吃完了,石头却还没有排出来,你就自己扛着疼”。我当时心想,word神,这个医生是干VC出生的吧。
不说段子了,咱们言归正传。和身体一样,很多机构的急病却也是慢得的。而这个慢慢得病的过程,是一个、或一些恶习长期逐渐累积的过程。刚好,近期在财富管理行业发生的一两个事件,看起来是个别机构一个不小心突然发生的负面事件,被某些不听话的媒体放大传播,引起了从投资人到行业从业者的关注,严重损坏了机构的品牌或雇主形象。但仔细想下,这些事情,却都是机构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讽刺的是,这些习惯习以为常的程度之高、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甚至已不以错为错、不以非为非,被管理者视作正确和应当,还“据理力争”,维护这种“习惯”存在的价值感和所谓文化认同。但在我看来,疼了还不总结经验、改变习惯,只是认为这种疼痛是偶然和短暂的,是外界曲解或强以附加的,吃片药,忍忍就过去了。那么,下一个疼就会来得更早、更狠、更疼。我从出生到第一颗肾结石等了28年,而这第二颗肾结石却仅在7年后就登场了。不改变习惯,疼痛就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于是从急病变成大病,从吃止痛药能扛,到吃什么药都扛不住。
简单总结财富管理机构的一些导致肾结石的习惯,有这么几种,大家可以补充。
1)以营销成功为第一业绩指标,而不是长期深入做各细分领域的风控体系建设,培养自己的风险管理人才。
机构习惯于炫耀销售规模和募资能力,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做营销推广和各种炫耀式的大型活动,却鲜有花钱对各个所售产品的细分投资领域,做自己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相比每年花在各种所谓高大上营销推广上的费用支出,安排给自己核心骨干员工的风险管理和专业培养的费用,九牛一毛,甚至分文不有。其实,很多产品,今天卖得越多,明天疼得越惨。
2)长期、高度依赖招人和刷新人的资源作为业绩来源,而不投入探索新的获客方式,武装员工。
机构发现招聘是最好的获客方式——虽然这确实是现阶段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却紧着一只羊薅毛。薅完一只,就踢走一只,再新圈一只进来使劲儿薅。说得好听叫大浪淘沙,说得直白一点,这种营销模式短期奏效,长期却是饮鸩止渴,容易引起现存优秀员工的反感,激发离职潮;同时,也向市场持续传递不佳的雇主口碑,吓跑那些真正掌握资源的员工加入,因为害怕进入被薅光。
相反,致力于长远发展的机构,应在渠道开拓、营销工具、获客技术方面,为员工提供有效武器和手段,让理财顾问能够通过公司提供的资源和工具不断扩大属于自己的客户池子和业绩空间,让员工有安全感。短期看,公司似乎让渡了自己所谓的控制力,投入了较高的成本;但长期看,这正是一个财富管理机构形成吸引力的本源所在。
一家公司的人才实力,不是由控制力决定的,而是由吸引力决定的。
3)“搞公关”和“铲稿子”的能力过强,应对客户投诉和员工异议的处理方式却弱爆。
做到一定规模的财富管理机构,都有面对媒体的部门,铲稿子的实力都很强,老板也很在乎。互联网暴力时代,这无可厚非。但当这种能力过强,长期做到“是负面稿子就立马铲绝”的时候,就会逐渐给公司管理者形成一种负面其实不可怕,甚至负面其实不存在的幻觉。这和杜冷丁、止疼片是一个道理。
和公关部门处理外部媒体关系时的丝丝入扣、逻辑严密相比,公司处理客户投诉和员工异议的模式却连个基本流程和规范都缺乏。要么随意决策,要么粗暴简单,感觉成为“自己人”后,就可以不用那么在意了。殊不知,大多数情况下,那个第一个反的人、第一个里外勾结给公司出致命一击的人,正是那个你忽视了的投诉客户和被碾成渣的异议员工。
4)只关注自己卖的产品,对不卖的产品缺乏基本的研究和判断。
卖什么吆喝什么;不卖什么,不仅不吆喝,甚至连看都不带好好看的。这是另一个严重的坏习惯,虽然这种病痛很多机构似乎还没有感受到。实际上,这种病一但发作,让你感受到的时候,意味着这个机构的生命周期怕也快结束了。
忽略那些自己不会、不懂的东西,这太简单不过了。但往往忽略的,正是抓住周期机会、抢夺市场份额、提升产品能力、布局人才培养的关键信息和资源。比如,1年前就说P2P必须要转型综合财富管理,又有几个转成了呢。还有很多到现在为止还充耳不闻,说所谓静观其变。因为不疼,就以为无病,谬之大矣。
那个干VC出身的医生,在我爬出急诊室时,又给我讲了一句让我想了很久的话:“你知道你为什么会疼吗?你疼,是因为肌肉剧烈的痉挛,强烈刺激了神经。所以,止疼其实就是麻痹,让你的大脑反应迟缓”。于是,我并没有吃完给我开的止疼片,而是咬牙挺了两夜几乎没有睡觉。因为通过药物迅速止疼,其实并不能治疗,反而会带来严重的便秘和眩晕。以及更重要的,会导致心理上对疼痛缺乏足够的体验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