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火了,总票房超46亿,中国票房总榜第二。离我们很远的科技时代,提前进入你脑海的时候,总是带来非常强烈的冲击,2014年,高分科幻片《星际穿越》上映,和流浪地球背景相似,一样描述了末世地球的拯救之路,豆瓣评分9.2,片尾安妮海瑟薇的背影让人无法忘怀。


2014年,世界杯是无法在手机上直播的,而如今很多理财顾问都在直播获客;2014年,微信小程序距离上线还有3年,而如今大部分的客户端都是小程序;2014年,商场里还看不到VR设备,而如今房地产商的很多中心都有了VR体验;2014年,地铁是要买票的,二维码支付还在央行的安全审核之中,而如今电子名片扫码即得……


5年,科技进步很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润物细无声,我们很平滑地就过渡过来了,就像2年前当我怒气冲冲走向拿着IPAD猛戳的孩子,我老婆告诉我,别打扰她,她在写作业,2年后我已经很自然地在APP上给孩子录家庭作业了,时代的变化,最直观的,就是场景的变化,不仅仅是方式的变化,更多的是互动的变化。


小孩子的场景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变化,那么我们成年人的工作场景又有了哪些变化和可以借助的力量呢?


本质其实没有太大变化,效率却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们先来梳理理财顾问的工作,一般是:传递、反馈、互动。先给客户传递信息,然后才有客户的反馈,有了反馈之后问题解决的过程即是互动。


首先是传递。对于陌生客户,传递“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能帮你干什么?”。老客户传递“我还能干什么?我还能为你干什么?”,传递过程融汇贯通在我们每天的学习总结中。


其次是反馈。新客户收到了信息,给出的反馈“我是谁!我知道你能干什么。我需要你帮我干什么?”,老客户反馈“你知道你还能干什么,我需要你再帮我干什么?”,反馈过程融汇贯通在我们的工作总结中。


第三是互动。传递和反馈的过程就是互动,这是我们每天占用大量时间的场景,一般称之为沟通。这个往往是没有总结的,互动过程融会贯通在了各种工作模式中。


那科技工具到底是如何对理财顾问的展业效率产生影响的,我们来分别聊聊。


▎传递方面


比如Cold Call,很容易总结,客户反馈也很容易记录,那么聚焦在Cold Call的过程,这个场景如果可以优化,会省去很多的时间,提高效率。


但是这个工作过程是难以优化的,因为我拨通电话和客户交流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如果沟通上没办法优化,那我可以优化拨出成功率、优化电话的精准度,早年很多公司成立电话中心,通过线上活动获取联系方式,为的就是优化这个过程,还有群发短信大海捞针等等。


在解决传递这个动作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现在基本都是以加好微信为前提,有了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微信,传递好像再也没有那么生硬了,你一条朋友圈就可以将信息广而告之,发现重要信息可以直接将文件、图片或链接甩过去,甚至利用好的文章和图片装饰自己的朋友圈,变成客户重要的流量入口,打造自己的完美人设。


▎反馈方面


当我们做完以上动作时,第二个重要内容——反馈,就成了隐疾,我们大可一气呵成、荡气回肠地写了满满的感悟和重点,配上10万+的文章,点击发表的时候,点上一支烟,感觉今天的工作完成了大半,但你朋友圈的人是否真的看了你这篇文章呢?答案是未知的,因为充满了不确定性。


讲个故事,初中时早恋、懵懂,和一个女孩子互相有好感,初三下半学期刚开始,写封情书,问她借了本书,将情书夹在书中,还书当天天旋地转,然而第二天并没有反馈,第三第四天一样,得出结论:“她对我没意思”,颓。直到学期末,忍不住问起,才被告知,她根本没翻开过那本书,花季雨季,该错过的就错过了。


再给各位看个例子。


640.webp (4).jpg


这是我今年1月19号发的一个朋友圈,各位可以看到,3个赞,但是不巧我这个文章是通过工具转发的,我观测到,实际是这样的:


640.webp (5).jpg


有62位好友阅读了这篇资讯,看完阅读用户的列表之后,更让人抓狂的是,赞的人里,只有中间那位是看过文章的。为了保护隐私我就不贴图了。


但是各位应该可以明白,为什么说传递这件事简单,反馈却成了隐疾,因为我根本没有办法左右别人,当我们荡气回肠地发完这条朋友圈,期待的到底是赞呢?还是你的内容得到了认可呢?不作评论,毕竟有集赞得优惠券的那种朋友圈。


结合我讲的情书的故事,你会发现,许多事情,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而在我们心中却有着无限的期待——这便是反馈上我们要去精进的部分。科技虽然不能左右他人,但是起码告诉了我,谁对内容感兴趣?我的信息得到了谁的反馈?谁看了?看了什么内容?看了多少次?什么时间看的?看了多久?一目了然。


微信正在逐渐成为我们每个人的CRM系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的半熟圈子都在这里,你可以给客户打标签,可以看到她的朋友圈,了解她的习惯,可以给她备注,那么如何管理好它呢?这需要借助工具。


640.webp (6).jpg

对于反馈,我们还是能善用现在的工具,既不会让人有异物感,还能获得你想要的,也就是无痕地收集到这些信息。


▎互动方面


最后我们说一下互动,我们要再梳理一下工作场景,COLD CALL、市场活动、MGM、渠道、路演、面谈、陪访等等,我们就挑其中的几个场景,和大家聊聊如何用科技手段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


  • Cold Call:Cold Call的开头可不可以简单介绍完自己加个微信?


如果将添加微信作为Cold Call的目的,Cold Call过程中的内容也只是介绍自己后让对方添加微信即可,当今客户的投教已被洗过一波又一波,电话中都有或多或少的防备心理,添加微信对其来说,只要是有价值之人,并不会给他造成太多的负担,不爽了可以删掉,没有什么成本。


加好微信之后,要了解客户,就可以借助科技工具,通过他对你朋友圈文章的点击,或者你定向发送内容的点击,了解其偏好、行为习惯,比如什么时间有空看微信?什么类的文章看得久?然后开始准备邀约工作,所以专业的内容、产品信息,均可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来了解其是否有兴趣,这就把推荐式营销变成了内容营销。


见面后,可以根据在加微信到见面这段时间的观察,省去很多的KYC内容,也提前确定了一些讨论方向和话题,比如一个对于健康话题非常敏感的客户,本次话题是否可以从健康管理开始?或者是医疗行业开始,导向医疗大健康行业的股权话题。


日常中,因为科技工具,客户的每一次点击和每一次访问,堆积了大量的行为数据,用工具进行分析之后,省去了大量的电话骚扰和尬聊,无痕地了解了你的客户,事半功倍。


640.webp (7).jpg


小Tips:加完微信能不能通过电子名片高大上地介绍一下自己?这样客户帮你转发也觉得自然。


640.webp (8).jpg


  • 市场活动:能不能通过工具转发后明白自己的好友圈有多少人喜欢类似活动?


往往我们邀约的客户都是电话通知、微信沟通,看看这些准客户是否愿意来参加活动,比如邀约10位客户参加活动,要联系近30位客户,而且还要查询之前客户有没有参加过类似活动,频率如何,是否对这类活动感兴趣。一通电话5分钟,30个电话就要2个半小时,这中间还不包括电话没打通,期间往往会错过很多机会和信息。


而利用科技手段,将活动链接发送至朋友圈或者微信群,也可以单点发送给重点客户,同样的信息便会有反馈,对方是否查看活动详情、看了多久、什么时间看的,一目了然。


且在活动链接上有报名的选项,兴趣高且有时间的客户会主动报名;有兴趣没时间的人看了很久;点开就关闭的人,可能并没有什么兴趣。掌握了这些数据,只需要你发一条朋友圈,发送几条链接,10分钟便可解决,然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跟重点客户的沟通上面。


  • MGM


通过工具,客户可以帮你发送电子名片,发送带有你属性的文章链接,发送你的内容,发送你的活动,而不是干干地帮你约他的朋友和你一起吃饭参加活动。


  • 招聘


工具解决传统招聘两大痛点:


1. 招聘广告发送后没有反馈,无法进行下一步互动


一般我们发完招聘广告就是等待,无法看到谁对这则招聘信息感兴趣。工具帮助招聘一改已往被动等待回馈的模式,精准对浏览招聘广告的候选人进行定点突破沟通。并且可以通过浏览记录和浏览时长判断对于公司和工作机会的重视程度。


2. 面试结束后的持续沟通


候选人面试完毕后,仍然需要持续跟进。以往模式只能通过单点持续发送公司资料以及邀约完成,耗时耗力,而且容易遗漏。


生成公司app功能给候选人,面试来的时候就能掌握公司信息,面试结束后也能和公司发展和利好信息同步,可以随时查看公司最近的活动、资讯、产品,且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工具的建设展示出公司实力。


作为财富管理从业者,每天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获取更多的客户,如何建立自己与客户之间的信任感,那你有没有想过:


- 自己写的文章能不能通过公众号+工具获取更多的客户?

- 自己的渠道是否可以给其生成一套工具随时随地学习了解你和你的产品?

- 是否考虑过做个直播或抖音来做投资者教育?或者利用吴晓波或者其他的行业大佬做的投教来协助你获客?

- 是否对自己的朋友圈好友进行过梳理、分层、画像?


这都是我们在当下应该多去实践的东西,这些手段已经有了现实工具,而我们只需触类旁通,工具,让互动变得更效率,更有效,更好地达到我们的目的。


通过科技手段,让传递直观,让反馈无痕,让互动有效。到了2024年,我们的工作方式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只能说,新手持剑打死老手空拳,圆月弯刀和飞机大炮,你选!


640.webp (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