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关注媒体的报道,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保险报等,媒体都曾对香港保险做过正面报导。有一些金融保险领域的专家学者、内地保险公司高管,甚至纷纷在媒体上发声,认为中国内地的保险市场一旦全面放开,内地的保险产品将无法直接面对海外保险的竞争。

2014年6月 9日,新快报甚至用四个整版,全面系统地刊发了该报记者对香港保险的全面调查,几乎持完全肯定的态度,比较了香港和内地保险公司的服务,从中可见香港保险明显优势。

面对这样的情势,内地保险界面临着“狼真来了”的窘境,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很多内地保险公司和相关利益方,利用国内各大媒体、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开展了不少全面迎敌的对抗。在笔者看来,不乏一些对香港和海外保险的诋毁。

对于专业的投资理财顾问而言,暂不考虑在不同利益实体之间的个人立场,从客户利益至上的角度,我们需要有一个正本清源的思考和研究,让客户排解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误解一

 香港保险不合法,不受法律保护

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规定,只要投保人亲自赴港,并在香港亲自签署的保单就是合法保单,是一定受法律保护的。只要在香港合法签署的保单,不管投保人是何种国籍,一律受香港保险监理处监管,也受香港法律的保护。内地居民(大陆居民)在香港签署的合法保单,跟香港本地人签署的保单,权益是完全相同的。


▎误解二

香港保险纠纷处理难

有人认为,香港保险的纠纷很难处理,一旦出现相应纠纷,必须亲自赴港打官司。由于对香港法律不熟悉,语言不熟悉,就容易吃亏。其实,自2013年5月1日起,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宣布,受理非香港居民的投诉,如有纠纷,投诉索偿额度80万港币以内的,可寻求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的帮助。该机构出面受理纠纷仲裁,仲裁的结果直接产生法律效力,无须再与保险公司对簿公堂。

超过这个额度的,可通过香港法律解决。也就是说,为了处理非香港居民的保险纠纷投诉,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有专门的服务流程和执行机构,这实际上比国内保险索偿不得不直接上法庭还要更加有效和直接。该服务专门服务非港居民,因此在语言和法律保障方面也就不用担心。不论中国大陆居民、还是全球各地居民,均执行一个审查受理的标准。


▎误解三

香港保险理赔难

有一种说法,如果未来出险了,必须亲自赴港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拿到理赔金。这彻底是一个误传。

其实,投保人投保后,缴纳续期保费、变更保单内容(如受益人、地址等)、办理理赔手续等事宜,均无需来港,只要按要求准备齐全理赔或保全资料,邮寄给保险代理人代办、或邮寄给保险公司的客服部门,通过邮寄的方式就可以办理。


▎误解四

买了重疾险,必须去香港就医才能理赔

在前面第①篇中我们已经解释过,香港重疾保单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享受就医理赔。就大陆境内医院而言,在香港买了重疾险后,如出险,把国内三甲医院诊断报告等理赔资料,邮寄到保险公司,即可理赔。医疗险的话,在保险公司指定医院名单(大多含三甲医院和部分私立医院),把医院的诊断报告等理赔资料,邮寄到保险公司即可理赔。

毫无疑问的是,由于海外和香港保险从产品到服务对内地保险业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对内地保险企业来说,确实是压力。短期内,笔者认为对内地保险企业的业绩会带来冲击,但从长远来看,这也说明中国内地的保险业需要更加以客户为中心、更加优化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高自身竞争力。香港和大陆两地的保监部门,也可以多加强交流与合作,定期情况通报,在信息统计、反欺诈等方面加强监管合作。

我们说狼来了,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反而是因为碰到了竞争,可以让自己跑得更快,也因为有了这样一种竞争,反而可以倒逼国内同行开展更加稳健的经营,重视创新和业务发展,全面提升国内保险业的竞争力,迎接金融服务行业全球化带来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