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80828101930.jpg


2018年对投资者来说,注定是惊心动魄的一年。

Wind数据统计,截止到6月底,今年一共发生了25起债券违约事件,违约金额达到375.95亿人民币,而往年的违约金额中,2016年的违约金额最高,也不过321.59亿元。今年是信用债偿付的高峰期,而金融去杠杆又收紧了市场流动性,可预见2018年下半年,还会有更多“雷点爆破”。与此同时,人民币贬值压力明显,投资者的资产正面临内外夹击的双重压力。

今天,我们展开聊聊投资者目前所面临的内外风险成因,以及如何用全球资产配置完成破局。

首先,咱们来看一条新闻:

中国人民银行24日决定,自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画一下这条新闻的重点就是,调整对象是商业银行及同类型金融机构,用途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用5个字概括这个必考点就是:降准、债转股。

※ 此处补充两个小知识点:

降准,是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释放流动性的调控;

债转股,是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下文简称AMC),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股权、产权关系。

看完了这条新闻,不知各位是否想起今年另外两次降准?

  • 1月份,针对普惠金融进行了定向降准;

  • 4月份,首次使用降准资金置换中期借款便利(MLF);

与此同时,央妈6月份以来,特别呵护流动性,两次开展MLF操作,6月6号,MLF4630亿;6月19日,逆回购1000亿,开展了2000亿的MLF。

※ 此处再补充一个小知识点:

SLF: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常备借贷便利工具,业内戏称酸辣粉,是央行长期提供,以备银行资金短缺而采取的方式,一般贷款期限为1-3个月。

MLF:Medium-team Lending Facility,中期借款便利工具,业内戏称麻辣粉,通常是央行进行调控是才进行实施,一般期限为3个月、6个月或1年,并且MLF接到的钱规定了用途,仅可以投资三农和小微企业。

这次降准,总共7000亿,其中2000亿专用于非县域小微企业,另外5000亿是明确的债转股。

小微企业难以从传统金融体系中融资,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征信体系不完善,小微企业经营时间短,缺乏数据;二是小微企业通常没有可抵押资产,二者都使得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模型难以服务小微企业。

因此小微企业不得不从非正规的金融机构借贷高利率的资金。进而可以得出结论,这次降准的部分资金,是为了解决金融去杠杆背景下承压的小微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

再说本次降准中强调的债转股部分。

市场化、法制化的债转股于2016年启动,2017年作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2018年强调加快实施的一种特色手段。目前已经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化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方式。



由于2018年债务到期量大,原本债务违约和资金链断裂风险的隐患不断显现,所以国家层面对于这些风险的处置慎之又慎。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风险?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雷曼兄弟破产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进而引发了全球的金融海啸。以史为鉴的一个教训是,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风险来临前造成系统性崩溃的最后一道防线。

资管新规中去刚兑、去嵌套和穿透式监管,也是在阻断金融机构与高利贷之间的通道,从而解除了高利贷违约潮对于银行的伤害。而隔离银行风险的方式,就是通过AMC将不良资产从金融机构中剥离。



中国第一批AMC成立于1999年,国务院成立四大AMC公司:东方、信达、华融和长城,对应接收银行的不良资产。四大AMC,承接银行坏账,发行信托,由居民买单。而这次的债转股,是将债务转化为股权,通过二级市场流通,由投资者买单。经济下行时,山河不幸诗家幸,不良资产处置行业会迎来淘金机遇,不过还是那句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所以,债务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对于银行的投资者来说,带出去的现金流成为流动性差的股权,短期股市低迷,股权的吸引力并不是很高,并且接受债转股的公司,本身也债务缠身,无法盈利,基本面可想而知。

同时在股权摊薄之后,将来的收益也将大幅摊薄。债转股对降低整个宏观经济的杠杆率有着重要意义,但也对实施方“变废为宝”的资产处置能力提出较高的挑战。

那么,中国的债务到底现状如何?

中国的债务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三部分。

政府负债:名义40万亿,算上隐性债务预计在65-74万亿左右(中信数据);

企业负债:90万亿(标普数据),央企负债率91.8%,国企负债率74.5%,民企负债率54%;

居民负债:截至到2017年底,居民部门存款68万亿,贷款47万亿,盈余21万亿,同比缩水16%,但贷款速度已经攀升到24%,房贷为主;

逐个分析下,政府债从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的4万亿开始,累计至今已经已经到了65-74万亿,作为参考坐标系,2017年的中国GDP总量为82万亿,此处按下不表。再说企业债,标普数据给出的中国企业负债规模是90万亿,央企资产负债率91.8%,地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74.5%,民企54%。经济学上企业正常债务超过50%便有一定的隐患了。

政府和企业部门负债率高企,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中最大的潜在系统性风险。

缓解债务危机,有两种手段,一是印钞票,二是转移(如上文所说的AMC手法)。

中国的外汇储备从2014年的近4万亿美元一路下滑到今天3.1万亿美元(2018.5),由于外汇储备不足,按照外汇占款印钞已经行不通。另外,中国的M2体量已经非常庞大,2008年,中国的M2只有47.5万亿,2018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超过170万亿。



通过印钞解决债务问题,很可能会引起恶性通货膨胀。此路不通。

除此之外的债务解决方法,无外乎政府债,借新还旧;企业债,债转股、供给侧改革、或者是交由市场处理,局部爆破。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部门的杠杆率中,居民部门相对较低,调整居民杠杆率是中国经济软着陆的降落伞之一。

正好近日国开行对棚改项目政策进行调整,那就从棚改说起:通过棚改,调整居民杠杆率的思路可以是这样的:

1. 国家对于地方政府进行改善民生,进行棚改

2. 拿到棚改钱产生买房需求

3. 楼市预期上升房价上涨

4. 炒房客涌入市场

5. 政府抓住机会卖地收税,赚到的钱还给国家,剩余的钱填补地方政府窟窿

6. 炒房客寻找二手接盘群众



因此,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投资房产是高位接盘、难以流动的高风险资产。过去二十年,中国家庭买房致富的老路会越走越窄。

在上边流程图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各个房地产商,但他们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

日前,云南省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称云房集团)持股51%的子公司京鹏地产,出现对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3亿元债务到期未偿付的情况,与此同时,由于云房集团自2017年11月将京鹏地产纳入其合并报表范围,触发了其早前一笔“17省房债”的交叉违约保护条款。

另外,恒盛地产(HK.00845)于4月底披露的2017年年报中透露,截至2017年12月31日,恒盛地产若干借款的本金还款及利息付款分别为32.72亿元及相关14.96亿元已逾期,据此恒盛地产逾期贷款共计约47.68亿元,于2017年12月31日,恒盛地产还违反了2018年到期的优先票据的若干条款及条件,集团任何借款的违约可能会导致该等借款出现交叉违约。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房地产债券到期规模将达2069.71亿元,较之去年的1007.30亿元,增幅高达105.5%。

对此,在房企偿债高峰期背景之下,将有更多中小型规模房企,由于回血能力差、融资能力弱,出现债务违约情况。房企融资收紧的话,房企的融资受限,债务违约的风险也更加严重。

中国大部分固收和类固收产品的底层资产都是房地产产品,房地产商日子不好过,可想而知投资者手中的固收产品底层资产质量有多大风险。如文章开头所言,预计2018年下半年还会有更多债务违约事件。

说完了投资者面临的内部困局,再说说外部风险:人民币再次出现贬值压力。


▲ 2018年2月至今离岸人民币汇率走势

从今年4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贬值3.4%,从6月19日起,人民币汇率指数大幅度走弱,贬值压力再度出现。另外,人民币虽然对于美元汇率贬值,但对于一篮子货币是升值的,说明人民币对于美元走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元指数的走高。

中美经济增长趋势的背离是近期人民币贬值的深层次原因,其表象是中美在本已背离的货币政策轨道上的各自加速。引用方正固收观点:人民币汇率本已处于空中楼阁。

如果用中美名义增长率之差作为标尺去观察,目前的汇率被高估的幅度已经达到历史新高,甚至比起2015年汇改时还要更加高估;当前人民币兑美元的均衡汇率水平可能已击穿7,人民币汇率的高估幅度接近8%。

房价高位,固收爆破,货币贬值,面对内外夹击的双重压力,投资者该如何破局?

为了防止资产贬值,全球化资产配置应该引起重视。

1986年,在美国学者Brinson、Hood、Beebower三人发表于《金融分析家杂志》上的一篇名为 《组合绩效的决定》 的文章中,对于组合绩效做了研究,截取了美国养老金在20多年中的收益进行测算,得出的结论是投资收益中的91.5%是由资产配置决定的。

尤其是对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投资者,资产配置对于投资收益的贡献远远大于时机选择和具体股票的选择。从长时间跨度来看,分散性的投资组合才是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

美林证券曾在2004年的《投资时钟》报告中,首次提出美林投资时钟理论,通过分析美国近30年资产和行业回报率数据,揭示了在不同经济周期内我们应该投资的大类资产。


1.jpg

做资产配置时候,我们应该尽可能在不同国家进行分散的资产配置。

在经济低迷时期,在资产组合中配置日元、瑞士法郎等避险货币可以有效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美国的投资者和国内的投资者,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离岸资产配置正常会占到25%左右,而中国高净值人群却只有5%,说明全球资产配置在中国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