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以来,各大媒体、专业人士纷纷报道解读,毕竟这是中央亲自部署的一个国家级的大规划,也即将成为一个巨大的红利爆发。


所以不管是房地产还是资本市场还是大基建都将具备一定的投资机会,这也将是我们今天细致讨论的一部分。到底机会在哪?风报比又如何呢?


国家为什么要弄个大湾区出来?


第一,湾区经济已经成为大国强国的象征。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湾区。


目前全球经济最强的3个国家:美、中、日,美国有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有东京湾区,唯独中国没有世界级的一流湾区。


而且整个大湾区城市的2018年GDP已经达到了11万亿,同比增长7%,相当于粤港澳大湾区以不足5%的人口创造了13%的经济总量。


第二,改革开放到了新阶段,必须要进一步加深开放和改革的举措。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从深圳开始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打开了对外开放、改革创新的新局面。


而到了现在这一刻,中国经济面临的难题是新旧动能经济模式的转化,迫切需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从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这就需要大湾区的探索。


第三,城市发展到了新阶段,需要打造城市群合作的典范。不管是经济实力还是经济模式上看,粤港澳大湾区都是全国最佳的选择。


而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它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发展,同时也是政治需要,因为它需要把港澳融合进来,打破两种制度壁垒。


这可是涉及到一国、两制、三货币、三关税,面临这前所未有之局面,这种大规划大动作只能由中央来顶层设计推动。



明显的房地产红利


大湾区的发展,切实关系到很多人的利益,同时很多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建设。从几个维度我们来看看如何参与其中。


我觉得从大湾区规划纲要的角度来讲,粤港澳大湾区,将以港、澳、广、深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其中,香港的定位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澳门的定位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


广州的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深圳的定位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四大中心城市定位中,香港有两大枢纽、三个中心,作为国际大都会,是大湾区真正的中心和龙头。从数字的角度更为直观,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文件中,香港足足被提及102次,而澳门是90次、广州41次、深圳39次。这也充分体现了香港的重要性。


香港在大湾区规划纲要中的浓墨重彩,涉及到政治上的需要,也就是两种制度间、港澳和内陆间的融合。这也给了未来在产业融合上留下了很大的创新想象空间。



这几大核心城市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房地产的投资价值基本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为什么这么说呢,相较这几大焦点城市,随着湾区的逐步打造,当地的交通、经济、产业将会迎来快速的发展,并且伴随着更多高素质的人才的引进,这就给这几大核心城区提供了坚实的房产需求支撑,因此地产方面长期还是非常看好的。


但是从炒作空间上来说,核心地区附近的类似于前海、中山、江门一代可能更具挖掘潜力。首先就是核心城市政策调控影响较大,2016年3月深圳限购,随后17年3月广州限购,随之而来的就是18年两地的成交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但是刚需以及未来大湾区的规划迫使需求逐步转移到周边。同时配合了周边城市的大量利好政策的出台,比如去年的“珠海英才计划”,中山的放宽优秀毕业生落户、江门的“5+1”产业园区人才岛计划,这些无疑透露着对于政策上向争抢人才方向倾斜,因城施政的地产调控灵活性显露无疑。


而且对于未来政策利好带来的地产需求刺激,对于核心城区的政策松绑也存在非常好的预期,进一步也能支撑房价的走势。


只不过我们今天看来大湾区这样的大工程不仅仅限于地产而已。




大湾区不仅仅有房地产


首先我认为大湾区发展崛起的角色扮演中,一个潜在的白马就是深圳,因为它既是与大湾区“一哥”香港连接的桥梁,同时也是科技创新中心,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是什么,两个字:科创。


在纲要文件中,“创新”一词出现139次,“科技”一词出现74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更是大湾区的战略定位。科技创新必然会是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


“十九大”报告里指出中国未来30年的发展方向就是成为科技创新强国,所以当大趋势遇上粤港澳的小趋势合力的作用下,科技创新的行业和公司将迎来一大波政策、资源红利的爆发。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深交所的市值也已经超过了6.5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并且拥有3000家创投机构,可以说粤港澳的创新能力基本属于全国之最,像柔宇科技、菜鸟网络、微众银行、平安好医生这些耳熟能详的独角兽企业基本也都来自于这里。


另外我们知道2018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纲要指出,中国乃至全球来讲人工智能都被公认为人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所以这个纲领性的文件也指出中国2030年要占领全球人工智能制高点。


因此,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重大机遇与挑战。而且基于历史发展的因素,人工智能在应用场景落地、产品解决方案上也同样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尤其借助广东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产业的优势,香港和澳门服务业发展尤其医疗、金融、物流、零售、教育方面的优势,人工智能可为智能制造以及其他应用环节提供很好的支撑和落地服务。


所以我们也看到了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会以AI成为这个区域的创新名片,广州市政府、广汽集团与腾讯共同建立智慧城市的多种框架协议,广药集团与科大讯飞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医疗”的战略合作,白云区政府与华为共同打造新一代云计算战略产业园,等等。


成熟的产业并购体系,

使得各个创新要素在区内高效分配,

促进产业创新集群发展


近两年,创新型产业的并购案例时有发生,这印证了相对成熟的并购体系,使得这些创新型企业能在大湾区得到很好的发展培育的土壤。


变动.jpg


不光并购体系较为成熟,优质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活跃健康的资本市场,港交所和深交所在机制和金融产品协同方面会为彼此提供新的发展机遇,这也使得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小企业孵化的密集地,也必然成为全国风投机构的聚集地。


再加上今年空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规模,也会使得大量企业在湾区得到更好地政策扶持力度,还是那句话,大趋势结合小趋势,合力的加持就会使产业出现爆发式增长。


投资粤港澳的最佳时间是?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目标是:用4年时间打框架,用17年时间建成一流湾区。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因此这4年时间到2022年,都属于我们投资的黄金时期,伴随着初步政策的落地,大湾区具备投资价值的地产、人才、创新创业、旅游文化都将出现估值稳步的提升,未来发展的17年将会是红利逐步兑现的阶段,因此投资大湾区也是引导资金进入长期的价值发现和挖掘的最好标的,也符合国家对于价值投资的鼓励方向。


最后我想说粤港澳比我们想象的价值要大,不仅仅在于房地产,更多的是他肩负的未来与趋势,宜居宜业宜游才是真正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让我们共同见证中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