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净值客户需要什么 什么叫做高净值客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高净值人群作为已经实现物质富足的群体,也是社会最早浮现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人群。据胡润百富的高净值人群需求调研(2014-2015)显示,22%的高净值客户需要“高端品味生活”。另外有46%有家族传承的需求,而艺术品在家道传承过程中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艺术品具有收藏价值、投资价值和消费价值的三重属性,一般高净值人士会通过收藏、投资和消费等环节参与艺术品市场。据雅昌艺术品市场检测中心发布《2016年度艺术市场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艺术市场的第一大国,2016年中国纯艺术品拍卖总额47.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8%。而中国的艺术品消费市场,还是一个用户需求尚未被充分唤醒的蓝海市场。
那么,高净值人群在艺术领域具体有哪些需求?应该如何设计产品和服务,去挖掘潜在的增量市场?近日,顾问云专访了雅昌艺术中心CMO杨朝辉,一起聊了聊面向高净值人群的艺术市场。
▎对话
顾问云:雅昌艺术中心的定位是什么?服务客群的用户画像如何?
杨朝辉:雅昌文化集团是服务艺术行业全产业链的综合性集团,过去主要对接上游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提供2B的服务为主。启动雅昌艺术中心,主要是为了打通C端市场的通路,将上游的内容提供方(创作方),对接到下游需求方,包括艺术图书、艺术空间定制、艺术教育、艺术活动、艺术品消费、收藏以及投资、艺术圈层等领域。
雅昌艺术中心的Slogan,服务专业,公益大众,意思是服务好专业的客户,通过艺术策划提供最终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平台的力量,集合有影响力的人群,将艺术成果传播到大众中去。
雅昌艺术中心面向的客户一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物质基础富足的情况下,对精神生活有所追求。由于历史原因,国人大都没有系统接受过艺术教育和熏陶,过去几十年所有人忙于“拼事业”、“拼收入”,也没有享受过生活。当高净值人群财产经营权和所有权逐步分离时,他们开始经历一轮转变:从“拼才气”到“拼实力”,再进入“拼境界”阶段,开始慢生活,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终极意义是什么。
此外,富裕人群呈现出明显的定制化趋势。过去富裕人群喜欢买奢侈品,产品都是标签性属性强,随着高净值人群对精神体验要求提高,他们会更关注产品是否适合本人,更关注设计和品质感,进而产生“设计定制”的需求。
顾问云:高净值客户在艺术领域的需求具体如何体现?雅昌艺术中心设计了哪些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需求?
杨朝辉:客户要参与艺术,讲究「调调」和「道道」。
所谓「调调」是指调性,客户要有追求、有品位,即便是从事艺术领域的人,也有艺术大师、艺术家、以及艺术从业者的区别,客户也有会不同的追求。「道道」指的是道行、门道。客户要懂得欣赏艺术,不仅是直接接受而已,他们还想知道,为什么这样的艺术品是好的,了解其中的规律。
所以,我们提出了「艺术生活家」的概念。举个例子,有人特别爱运动,被称之为「运动达人」,那么他一定在运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有健康的身体充满活力,马甲线、巧克力腹肌、小麦色皮肤是其标志。他们会参与一些相关组织活动当中,有专业的资格认证和较高竞技水平,参加竞赛并获得荣誉。同时因为健康、活力,他们的精神状态很饱满,为人乐观豁达。这样的玩家才能算作是达人,艺术生活家也是这样一群人,对生活有态度有追求。
顾问云:你们是如何设计产品满足高净值客户需求的?
杨朝辉:我们的服务可以分为八个方面。
一是艺术空间,包括家庭和机构的定制需求,艺术品不是搬家,从美术馆画廊搬到家里和办公室随意摆放、堆砌,艺术品与空间需要有互动,变成一种情景,艺术品才能够跟空间以及用户发生化学反应。
就如上图这张图片,里面的雕塑是一件佛像主题作品,而阶梯与窗户形成了一个十字架。基督教和佛教的元素非常和谐的组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有了神圣的意味,并引发思考。世界大同,何来宗教。如果没有意识形态之争,世界将会更加美好。所以,雕塑与环境一起形成了一件新的艺术装置。
二是艺术图书,雅昌拥有全球最大的艺术图书图书馆,共计5万个品种,15万册,价值过亿藏书。书可以是一个社会、一段历史,没有什么东西比书更高度地概括一个领域,包括后面会提及的艺术书房定制服务,我们也是以书作为家道传承的载体。
三是艺术资讯,雅昌拥有涵盖10万余名艺术家、3500多家艺术机构、600多家拍卖行的艺术作品和藏品数据,并有雅昌艺术头条,基于VR技术的艺术看展等终端应用。
四是艺术教育,雅昌对接了上游艺术家和艺术机构,与故宫学院、苏富比学院等合作,提供各类艺术培训和讲座。
五是艺术活动,包括各类艺术主题展览、艺术沙龙、艺术游学等。
第六部分是艺术收藏,包括客户收藏前的学习了解、交易过程中的艺术品鉴证以及收藏后的展览推广、数据采集和存储、学术整理和出版等。
第七部分是艺术定制,包括艺术书房定制,艺术IP开发,艺术衍生品、艺术礼品、家书等艺术定制服务。
财富管理中常常提到家族传承,财富传承是其中一部分,但更重要的精神传承,一个家庭物质富足之余还得有家庭教养,创业、奋斗的精神需要被传承,否则子女中出现“败一代”,对家族以及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通过为家族定制「家书」的方式,记录几代人的发展历程,形成家族记忆传承。让后辈在学习先人的奋斗历程时有迹可循。此外,家族成员可能因为留学、移民,散落在天南地北,将来还可以开发家族APP,在这个APP里家族成员可以更新动态,其他人就可以同步全球的家族动态。
最后一项服务是艺术圈层。中国富裕人群中存在很多圈层,但大部分是应为经济往来或者消费需求才走在一起。我认为,精神共鸣也是一种聚合圈层的需求,「艺术生活家」是一种志同道合,对成年人是一种共鸣,我们营造以艺术共鸣为凝聚力的圈层,这些家庭的先生、太太、子女等在这样的圈层中将获得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
顾问云:目前高净值人士对艺术领域是否存在理解的误区?
杨朝辉:这里我们不谈藏家级别的高净值人士,就谈想做艺术投资的高净值人士。绝大部分高净值人士对艺术品不够了解,有先入为主的误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觉得艺术一定很昂贵,就像高尔夫球,一定要花很多钱买卡,再买高尔夫球具,投入大量金钱和经理才能玩,所以望而生畏;第二个是觉得有很高的专业门槛,自己不懂艺术,一定要花大量时间学习和找名家鉴定。
但我的看法是,艺术入门其实很简单,从「喜欢」开始。
艺术展览和画廊的艺术品有客单价几千到几百万的作品,有的价格对高净值人士来说不过就是一个奢侈皮包的价格。逛逛展览和画廊,然后选出在预算以内,自己最喜欢的一件作品买入就好,不拥有太多顾虑。在有实质行动之前,其他的顾虑都是虚的,要以「喜欢」为第一推动力开始艺术入门。
顾问云:目前艺术品市场供给端的情况如何?
杨朝辉:艺术品市场可以分为收藏、投资以及大众消费市场。收藏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且很多藏家开始往更专业化、体系化、学术化的方向转变。
投资市场还在发展的路上,除了传统的艺术品买卖投资,目前还有新的艺术金融产生。
大众消费市场以电商为代表,产品分两类,一是客单价较低的艺术品,二是艺术衍生品。
在西方,艺术金融主要体现在抵押贷款、融资,但是很少有其他金融产品。中国的投资和收藏市场目前还缺少终极藏家,很多藏家考虑的是通过转手交易赚取差价。但在外国,真正的大藏家很少会出手自己的藏品。追求短期利益的投机心态是艺术金融发展受限的影响因素之一。另外一个影响艺术金融的因素,是艺术品的非标准性。艺术品的价值判断非常主观,需要市场的风向来判断艺术品的好坏,缺乏客观的评价体系。有些时候真假的判定行业内都有不同的声音。
尽管客户可以通过雅昌指数(AAMI),对艺术品价做出大体判断,但仍然难以统一。最后一个限制艺术金融的因素,是艺术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顾问云:您认为做艺术品投资,应该遵循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杨朝辉:最根本来说,要注重艺术品的品质。投资要选择优秀的艺术家、优秀的艺术品。不要想着捡漏。过去能捡漏,是因为一些特殊历史时期,比如齐白石的画作经历了动荡的文革时代,所以有捡漏的机会,但是通常情况下,艺术品都是经过市场和时间检验的。
第二点,是注重价值,避免投机,艺术品投资其实应该注重满足精神需求,同时发挥艺术品在家族传承中的功能,不应该太看重交易套利。
未来做艺术品投资,也会与投资其他金融产品一样,形成科学、严谨的体系,有艺术顾问、拍卖行、数据分析以及市场分析,有相关的投资策略,如固定投资比例、止损等等。因此,现在希望做艺术品投资的高净值客户应该好找艺术顾问,花一定时间和精力了解和学习,多看真品,多看好东西。
顾问云:从商业角度来看,您对中国艺术品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何预判?
杨朝辉:艺术品市场未来肯定会越来越成熟。从人群来看,藏家的收藏行为会更加体系化,从一开始广泛涉猎,逐渐专注到某个领域、时段、艺术形式的艺术品收藏;另外收藏家的收藏行为还会品牌化,出现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等。收藏品牌化将促进企业和家族声誉的提升。
从投资趋势来说,整个行业的投资规范化的趋势会更加明显,配套的国际法律法规更加成熟行业内各种各样的专业团队,如艺术顾问、鉴证人士也会更加专业,鉴证手段也会更加发达。除了收藏和投资,也会出现艺术品证券化趋势。
从艺术消费来说,VR/AR等技术将提升线上消费的体验,而线下将出现更多以文创艺术为标签的市场。产业链上也会形成规模化的老头企业,产生艺术商业综合体。目前艺术衍生品市场还不够成熟,后续还会出现更大增量的市场。
人物剪影
杨朝辉,雅昌艺术中心CMO
斜杠生活,致力于各种艺术、商业、圈子的混搭实验。为万科,恒大,招商,华侨城,中交城建,五矿,深圳湾一号等多家地产公司,招商银行,广发银行;深圳湾游艇会等提供艺术跨界服务。“雅活”生活方式倡导者,一群有趣的朋友,在好玩的地方,做有意思的事情,是谓雅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