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2018年3月30日,由NewBanker主办的「启事录·中国新受托者大会2018」在上海1933老场坊举行。


2.jpg

李迅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中美贸易争端无疑是近期全球经济的大热点,也是思考、研判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启事录·中国新受托者大会2018」的主题演讲中分析,2018年中国的外部环境整体为中性偏负,2018年投资增速将回落,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下降,消费的贡献度将上升,但并不意味着消费将主导GDP的增长。消费升级和高端制造将是下一阶段比较有潜力的增长点。

过往20年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中位数超过8%(美国为2%,日本约1.7%),长期处于高位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外贸崛起的根本原因。全球贸易格局此消彼长,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顺差地位,2017年中国占美国贸易逆差的46%,巨大的贸易差额加上特朗普的“贸易平衡”对华经贸政策理念,让中美贸易纷争成为必然。面对美国的机构性征税,中国可以通过增加进口数量、降低进口关税等方式应对,从长期来看,中国需要加快开放和改革的步伐,放宽外资准入门槛、采用更自由的贸易规则、加大服务业开放程度。

从三架马车看中国2018年的经济增长,受到贸易纷争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预计净出口的贡献度将下降,而民间投资在2015年达到历史最高点之后,投资回报率目前正在回落过程中,消费在今年GDP中的贡献将更加显著。

李迅雷分析,消费升级和高端制造是未来值得看好的两个投资领域。消费升级浪潮背后有两个逻辑:

首先,2014年以来恩格尔系数不断下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而且基尼系数在2015年之后不断上升——这意味着贫富差距在2016年之后持续扩大,一部分人群的收入增速加快。

第二,2017年中国高收入人员达到2.78亿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5万人民币,这占中国人口近20%的群体收入水平提升,是消费升级的主要原因。奢侈品、住房、服务业、电商等都有新的增长机遇。

在供给端,计算机、通讯与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等行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也将迎来结构性的发展机遇,半导体产业、人工智能行业或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3.jpg

徐小庆

敦和资管首席经济学家

徐小庆表示,对于股票来讲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就是房地产,为什么称之为敌人?

房地产目前扮演的是在不断地吸收这个社会资源的角色,老百姓最接受的就是有6%-8%收入的理财产品,而借款利率在6%-8%的企业是什么企业?显然中国的制造业是不能够承受这么高的资金成本的。所有的信托对接的都是房地产,基本上间接和直接对应的都是房地产。

徐小庆指出,房地产对应的不仅仅是房价的上涨带动了整个利率水平的上升,大家买的所有高收益的信托产品,背后所对应的资产其实都是房地产。如果房地产销售回落,就意味着理财收益率也会慢慢回落,因为在中国,房地产对资金的需求几乎占到了总资金需求的50%,如果房地产销售逐年下滑的话,我们资金需求会越来越少,也就说获得高收益的回报越来越少,也就意味着理财收益会逐年下降。

那么当利率往下走的过程中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说得俗一点,就是老百姓发现理财利率太低了,首先会有一波风险偏好比较强的人冲进去买股票,然后股票涨了,赚钱效益又会带动更多风险偏好又相对低的老百姓去买股票。说得高大上一点,就是利率的下降会导致股票市盈率估值的中枢上升,从而推动了整个股票估值体系往上走。


4.jpg

孙建冬

鸿道投资创始人

鸿道投资创始人孙建冬在「启事录·中国新受托者大会2018」上以“新时代下的投资变局”为主题做了分享,深刻透彻理解新时代至关重要。2018年初,市场最大的分歧在于短期宏观经济的走向,现在最大的预期差来自于对全面改革的预期差。当前中国正处于新旧时代转换期,社会系统的变化是突变和跃迁式的,线性外推、均值回归、渐进变化分析等过去几年习以为常的投资分析框架未来会找不到方向和节奏。同时,我们需要在投资研究框架中加入更多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和工具。

孙建冬表示,从长期的视角来看,2018年会成为大变革的起点和A股新旧动能转换的起始年。投资者需要为此做好准备,更新迭代自身的认知和方法论。

从中期的时间维度看,孙建冬表示,2018年将成为新经济龙头股三年牛市的第一年。国家顶层战略的展开和落地可能是三箭齐发:中央政府压地方政府的信用与杠杆、全面扶持新经济、全面推进改革开放。2018年的A股市场将呈现宏观驱动、波动率先扬后抑、结构分化转向三大特征。

从短期来看,紧信用的大环境下信用利差有可能出现脉冲式上升,战术上需要重视管控过程风险,留出容错空间。如果下半年宏观经济出现衰退式宽松,紧信用紧货币变成紧信用宽货币,市场将从分歧大波动高的阶段转为一致预期迅速达成的阶段,新经济龙头股会进入牛市主升浪。

从长期来看,孙建冬认为,中美贸易争端是“修昔底德陷阱”下大国战略博弈的具体体现。对于重大历史变化,大家往往会高估短期影响,低估长期影响。就今年的贸易争端看,因为特朗普并不具备获得大的战争成果所必须的时间和空间,中美大概率会在短时间内达成一揽子安排。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来说是一次“神助攻”,一方面倒逼中国对内加速改革,加快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时更注重国家战略实施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贸易纷争的压力将推动中国调整过度重商主义的倾向,推动中国对外加大开放的力度,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领导责任。

从超长期来看,由于科技的进步带来成本降低,最终将推动世界进入长期通缩的环境。因此投资者需要找到能在长期通缩环境中保持坚挺的“抗通缩”的行业。